一、学院概况 71886a必赢是全国第三个以日语为唯一学科设立的二级学院,下设三个系(翻译﹑国际商务﹑日本文化文化)和研究生教研室,另设有天津市级优秀实验室——日本文化实践室和日本文学资料室。 71886a必赢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学术梯队,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在职读博教师10人,45岁以下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现有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人、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翻译学会副会长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3人。近五年来,该团队共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5人次,省部级荣誉称号22人次。 日语专业是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日语学科是天津市级重点学科,是天津市最早的日语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日语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该专业2007年当选全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单位,继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之后成为国内外日语教学与科研的中心。日语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9项,国家级精品课2门,天津市精品课2门,已经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承担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日语写作》和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系列教材中作文部分的编写工作。在全国400余个高校日语专业中,在校学生占第2位,学科整体实力位于全国前列;在天津市10所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中,综合实力领先。生源覆盖全国28个省市直治区,毕业生连续多年保持高比例就业率。 学院的日语语言学研究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在国内外影响广泛。早期学科带头人朱万清教授组织撰写的学术著作《新日本语语法》是国内三大日语语法著作之一,对现代日语研究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为适应新时期学科发展要求,按照“突出重点,发挥外国语言优势,发展比较研究”的方针进行学科建设,初步实现了以日语语言学研究为龙头,中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本学科重点研究的对象为日语句法、词汇研究和中日语言对比研究。并根据教育部课题组的安排,正进行新一轮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国日语教学语法体系。 71886a必赢近几年共举办国际研讨会近10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20余次,并先后与神户外国语大学、名古屋学院大学、甲南女子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杏林大学、武藏野大学、札幌大学、爱知淑德大学等16所日本高等院校签订了交流协定,每年定期派遣本科生80余人﹑研究生8-10人赴日留学,5-6名教师到日本讲学或进修。 71886a必赢还常年聘请日本专家3-4名,还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严谨的治学态度﹑合理的专业结构﹑丰硕的科研成果,保证了71886a必赢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定期互派学者讲学﹑短期访问﹑互派留学生﹑短期留学等形式,不断为学员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71886a必赢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文化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涉外人才,培养具有扎实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日语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低年级阶段,采用以听说为主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在语音、语法、语汇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高年级阶段,在前两年的学习基础上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程,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使学生毕业时不仅掌握一定的专业及科学知识,还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及研究奠定基础。 本专业对学生的第二外语水平的要求为:毕业前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二)专业方向 翻译、国际商务、日本文化 (三)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1.设课原则 本专业教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日语基础知识、训练日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这部分的教学贯穿四个学年。第二学年结束时,达到全国日语专业考试四级的水平;第四学年结束时,达到全国日语专业考试八级的水平。第二部分的内容是讲授专业方向知识。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是安排在第三、四学年。在学生具备了相应的日语水平的基础上,想学传授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在注重日语语言实践技能、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强化第二外语(英语)的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2.主干课程为 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日语视听说、日语阅读、日语写作、翻译理论、日本概况、日本语学概论、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选读。 3.选修课程 翻 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 翻译词汇学 外贸翻译等 国际商务:商务口语 商务函电 经贸知识概论等 日本文化:日语语法 日本文化 古典日语等 (五)教学要求 四年制本科学习分为基础阶段和高级专业阶段。基础阶段:采取以听、说为主的训练方法,打好语音、听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基础。通过两年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全国日语专业考试四级的水平。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高级阶段: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实践能力,第四学年结束时,达到全国日语专业考试八级的水平。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鉴赏本专业外语原著的能力,完整掌握一门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门通用的第二外语。 通过四年的学习使学生在扎实掌握日语知识、全面了解对象国日本的同时,对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并且具备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1.听解能力 能听懂日本人用普通话以正常语速所做的演讲、谈话,要求做到反应快,理解正确,并能正确复述中心内容;对电视节目、现场采访的广播及带有地方口音的日本人讲话,听后能抓住主要内容和重要情节。 2.表达能力 基础阶段要求语音语调正确、自然。语言表达通顺流畅,无影响内容理解的明显语法错误。最终达到能用日语较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与日本人进行自由交谈。能胜任一般性他话和谈判的翻译工作。 3.阅读能力 第二学年结束时应达到:无需借助词典阅读一般性信函以及文学资料。可借助词典,以每小时8000字的速度,阅读日文报刊、文学作品、学术论文等有一定难度的文学资料。修满四年要求达到:能读懂专业性很强的科技资料以外的现代日文文章,能较好地归纳、概括一般性日语文章。能独立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文章结构、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借助工具书、参考注释,能读懂古文、和歌、俳句等古典作品的大意。 4.写作能力 基础阶段能以每小时400字以上的速度写出使用性文章和应用文、叙述文、议论文等文体的文章,做到用词、用字准确,文章通顺、流畅,无原则性错误。毕业前写作速度达到每小时600~700字,语言基本上正确得体,无明显用法错误,用词恰当,简敬体使用争取。 5.翻译能力 口译: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承担生活翻译;经过准备后,能胜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翻译,忠实原意,语言表达流畅。 笔译:能翻译用现代日语撰写的各种文章、书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能翻译一般日文古文。汉译日时,《人民日报》社论程度的文章,每小时可译400~500字(相当于1000日文印刷符号)。要求文章通顺、达意,无原则性错误。 日译汉:每小时可译中等难度的文章500~600字。 专业知识培养:按教育部对文科院校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的要求,以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递增的比率安排专业知识课程,并从三年级开始按翻译、国际商务、语言文化三个专业方向,逐步加大专业知识课程的比重。 具体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有关人文、社会学科中某一领域的相关知识。 翻译:要求系统地了解口译、笔译的翻译理论技巧,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翻译能力,使口译和笔译都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的能力。 国际商务:要求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国际贸易的起源和当前国际贸易上的有关政策及国际贸易的一些主要惯例和常识。通过训练和实践,了解口译、笔译的翻译理论与技巧,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翻译能力和从事外事、外贸、三资企业等方面工作的业务能力。 语言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一定深度的关于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打好继续深造的理论基础。能从理论角度了解日语语言的特点,并且掌握日本文化主要特征,对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及政治、经济、自然等方面的概况,有基本的了解。 第二外语:英语应达到大学英语(CET)四级水平。 (六)教学方法 语言能力阶段:语言教学方面,拟采取语言规范教学,使用语言实验室设备、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他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利用课堂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训练听、说、读、写、译等实践能力为主。根据情况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专业知识阶段: 翻译方向:充分运用现有语音实验室设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讲授口译、笔译的理论与技巧的基础上,以加大口译、笔译的训练力度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 国际商务:以课堂讲授和实践训练为主,辅之读书指导及课堂专题讨论。 日本文化: 以课堂讲授和实践训练为主,辅之读书指导及课堂专题讨论。 (七)学时与学分要求 翻译方向的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162学分,总计3150学时。 国际商务方向的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162学分,总计3114学时。 日本文化方向的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161学分,总计3096学时。 (八)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教学体现在以下5个环节:军事技能训练、课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与科研创新。 军事技能训练:军事技能训练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末,计1学分。通过军训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课程实践:部分专业课程分设理论和实践学时,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集中安排在第八学期,原则上为5周,计3学分。 毕业论文:包括选确定题目、收集资料、开题、中期检查、论文假、答辩。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从第七学期后期开始选题、集中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计5学分,原则上不影响计划内课程的正常进行。通过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本科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要使本科生得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论文工作要求科学化、规范化。 毕业论文写作应该依照相关格式、在规定期间内完成。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应遵守指导教师的指导。 社会实践与科研创新:在基础阶段,主要包括:假名书写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三、四年级阶段,主要包括:翻译比赛、小论文比赛、演讲比赛、小品短剧演出、配音大赛、日本文化周等多项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与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学有所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为了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院特别开辟了日本文化实践室,进行茶道、花道、日本料理、日本传统节日等与日本文化相关的讲座。在高年级阶段安排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实习、日语计算机应用、学术报告等活动,以便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九)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课为考试课,选修课为考查课。学年课程的考试分为四个阶段(A、B、C、D),A为第一学期平时成绩总评,B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C为第二学期平时成绩总评,D为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学年课程的综合成绩为A*0.15+B*0.3+C*0.15+D*0.4。其中学年必修课的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为对学生本课程一学年内所学知识的综合考试。学期课程期末综合考试成绩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核算综合成绩。考查课程根据平时成绩、阶段测验、作业等评定成绩。 (十)修业年限 本专业教学计划按四年制订,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三年,最长六年。 (十一)授予学位 学生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详细内容见附件: 71886a必赢培养方案2010版.r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