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活用翻译理论及技巧,是在《世界时事新闻》领域开设的一门“中日双语互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2020年初,获批了天津外国语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项目。
全球化时代,万物互联,每个人都是全球网上的一点。而“时事新闻”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信息窗口,与世界接轨的一个有力手段。人们通过“接收”与“发送”,不断成长并作用于世界。外语人身处世界全球化大潮的前沿,了解并审视国际、国内形势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视野,输入、输出信息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课程重点是学习掌握并灵活运用“时事新闻”的专业词汇与固有表达,为学生今后在国际化舞台上的发展助力。同时,解决外语学习与国际·国内形势脱节等问题。使我们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拓展视野,提高中日双语互译的实践能力。
由于突发的新冠疫情,本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全新改革,由原来的线下教学转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这一改革,使教学模式更前沿、效果更明显、特点更突出、评价更合理。
一,模式前沿,打破时空限制。
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可以隔空教学,打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老师们提前录播教学内容发布网上,使学习变得随时随地。还可以网上音频、视频直播指导。使预习、讲解、提问、讨论、测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能够在线上完成。而平台记录下所有教、学活动,形成统计数据,为改善教学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供有力支持。使教师讲解更有针对性,课堂讨论更充分,时间利用更有效。
翻译课程实践性强。线上提前发布学习内容,给学生更多思考时间,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也易于发现学生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网上作业练习,教师隔空批阅,使学习内容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拓展。
二,翻译内容新、领域宽,双语互译环节更完整。
本课程授课内容皆选用近一、两年内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13个领域内具有深远影响及重大意义的国际、国内时事新闻,而且会随时更新。使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了解国际国内形式,更好捕捉时代发展趋势。
当今中国的全面对外开放政策,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需要向世界“发信”,为世界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课程采用“中日互译”形式,更有效地促进完整的“接收--内化--发送”循环过程的形成,完善同一领域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三、“教”者专业经验皆备,“学”者视野能力俱增
课程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翻译实践,能够活用“异化”“归化”“长句拆分”、“句式互换”等各种翻译理论和技巧,处理“中日互译”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学生最佳实践指导。
本课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走出个人局限,全球范围内汲取营养。促进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拓宽学习者国际化视野与思考维度,提高整体综合实力。
四,评价体系更客观、更科学、更准确,指导性更强。
以往的单一线下教学,无论是课堂活动考核,还是考试评定,只能依靠教师的个人判断。由于对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深受时间、空间限制,难免使评价偏于主观、随意、欠缺精准。“学习通”等平台的采用,使评价环节得到大幅度改进。平台会记录下所有的教与学活动,并且形成具体的统计数据与图表,真实展示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使评价更有据可依、客观科学,也更具指导意义,为之后改善教学、改进学习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时事新闻笔译》课程组全体老师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搞好课程建设,为培养高层次“中日互译”人才尽全力。